Ideas
Articles
Spark of ideas Series
《Spark of Ideas》是邀請前線教師以文章形式分享教學心得的系列,我們期望這些意念能匯聚和迸發出火花,並透過同儕交流,為教育界同工帶來啟發。(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有關資料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COTAP)的立場。)
「宵幫活動」的產生源於筆者認為商業必須從真實環境學習,而課本只是提供基本概念。要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及自主性,必須讓他們「走出去」,脫離課室的框框。(Chinese version only)
經過這一次疫情,老師從「被動」、「主動」到「互動」,不但重拾教學節奏和提升教學效能,更不斷反思如何去適應新的教學環境,這不但能在專業階梯上更上一層樓,還為教學生活增添色彩。(Chinese version only)
當我們運用桌遊將課堂活動變成遊戲活動時,學生除了在這種情況下容易產生「心流」,他們在過程中亦能培養一些重要的關鍵能力,例如:解決問題、邏輯思考、協調溝通及創造規劃能力。(Chinese version only)
筆者認為沒有一種「最好」的教學方法,重要的是教師的專業判斷,了解班上幼兒的學習特質,善用各教學模式的特點設計合適的課程,從反思和優化教學的過程中專業成長,把歷程與同工分享,互相交流不同教學模式的成效,發展出充滿生機的幼兒教育。(Chinese version only)
Videos
Spark of Ideas Series
《Spark of Ideas》是邀請前線教師分享教學心得所拍攝的短片系列,我們期望這些意念能匯聚而併發出火花,為教育界同工帶來啟發。(影片內講者的言論純屬個人意見,有關資料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COTAP)的立場。)
大家有沒有想像過,在推行戲劇教學時,我們可以把課室建構成案發現場?而學生則化身成為偵探呢?杜一選老師將和大家分享如何把課堂包裝成一齣戲,帶領學生進入戲劇場景,並透過戲劇教育讓學生掌握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巧。
“Everyone is a genius. But if you judge a fish by its ability to climb a tree, it will live its whole life believing that it is stupid (Albert Einstein)”. 因為愛因斯坦的這句說話,尹紹光老師便不斷思考如何發掘學生的潛能及發展他們的長處。我們不妨聽聽尹老師的分享,了解一下正向教育的理念及應用技巧吧!
「為什麼1立方米不是等於100立方厘米?」作為數學教師,可能你的學生也會有這個疑問。為了解決這個教學難點,宋寶華老師嘗試運用學生已建立的長度空間感,設計了一個有關估算的課堂活動,藉此幫助學生建構立體圖形的空間感。大家不妨一起聽聽宋老師的分享,或許這個教學點子也可以應用到你的課堂上呢!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各有不同的性格和能力。作為教師,我們如何照顧學習者的不同需要呢?我們不妨來細聽傅潤偉老師的分享,看看他如何在歷史科課堂運用不同的適異性教學策略去照顧學生的需要。
作為新世代的老師,我們可以如何提升專業,面對未來的挑戰呢?我們不妨來聽聽陳嘉敏校長在領導學校、帶領老師面對教育潮流的經驗。
近年STEM教育理念逐漸延伸到閱讀(Reading)和藝術(Art)範疇上,我們期望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及創造力。凌施茵老師曾經在學校以STREAM方式推廣價值教育,我們不妨一起聽聽她的校本經驗分享。
說起「戲劇教育」,不少老師可能會認為要撰寫劇本、製作道具、安排場地等,但原來在課堂上運用戲劇教學法,並不一定需要這些準備工作,鄭麗娟副校長甚至認為愈簡單愈好。我們不妨聽聽鄭副校長的分享,看看她怎樣在中文課上「變戲法」,讓學生有趣地「學語文」吧!
研究創意的學者指出,教學策略及學習環境有助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有見及此,謝小華老師在課堂運用「源心繪」,讓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畫出自己的感覺,再配合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以孕育學生的創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聽聽謝老師的分享吧!
體育課如何善用科技?「競技運動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透過各項小型比賽讓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技能、態度、價值觀及共通能力,以探索、互評、反思、討論及實踐等過程來學習體育。這個模式需要學生創造自己的學習經驗,無論在設計比賽章程和規則、決定舉辦哪些體育項目、人手安排、時間分配、賽程、線道編排、裁判法,以及訓練內容等皆由學生自行商討和決定,老師只是知識的誘導者,並給予有限度的建議。如果你有興趣了解更多相關的教學策略,不妨觀看殷小賡老師的影片分享。
自閉症學童常見不能安坐、不守課堂規則、不懂處理情緒、專注度低及記憶力弱等。音樂能幫助有感官系統缺損的自閉症學童組織及統合所接收的感官刺激,可用作促進共同注意的工具。如你教導自閉症學童時感到吃力和有無力感時,不妨看看呂紹俊老師如何將音樂治療注入教學內,以協助自閉症學童掌握課堂常規和學科知識。
Guests Interview Series
《人物專訪系列》是邀請不同界別的人士分享一些與教育相關的經驗及看法的影片系列,期望會為教育界同工帶來啟發。 (影片內講者的言論純屬個人意見,有關資料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COTAP)的立場。)
公共圖書館館長梁科慶博士套用羅蘭巴特的理論,認為閱讀是一種「再創作」的過程,作者把腦海裏的意念透過文字表達出來,而讀者亦可以根據文字的內容在腦海裏產生自己獨有的意象,這種「再創作」的過程對啟發孩子的創意思維很有幫助。因此梁博士建議教師及家長安排孩子獨自閱讀的時間,讓他們與作者直接對話,大家不妨聽聽梁博士的分享,一起推動閱讀文化!
小學教師暨漫畫家Miss Rosie Rabbie曾因為工作壓力而經歷情緒低潮,她選擇以畫畫來舒緩工作壓力,她的畫作無形中亦鼓勵了其他老師。大家不妨聽聽Miss Rosie Rabbie的故事,一起學習如何實現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對退休教師簡永樂而言,帆船是他生命重要的一部分,他曾乘坐「探索鷹號」帆船進入北極圈,既遇上風暴,船隻又在極地擱淺,驚險的旅程令簡老師對教育甚至人生都有些新體會,大家不妨細聽簡老師的故事。
李建文校長為我們拍攝了一輯共8套的短片,以實例分享他的教育理念和心得,期望會為教育界同工帶來一點啟發。
從參加校際戲劇比賽到在演藝學院修讀戲劇藝術,再成為本地知名舞台劇演員,黎玉清如何克服困難去實現當演員的夢想呢?大家不妨點擊連結,聽聽她成為演員的心路歷程和在戲劇教育方面的心得。
你的學校有沒有舉辦與航拍相關的學習活動呢?原來航拍技術可以輔助不同學科(如:地理科、視覺藝術科等)的教學,更可以發掘學生的潛能。香港模型飛行總會專業導師許百成先生的夢想是成為航拍師,他將透過以下影片分享教授學生航拍的經驗,以及實現其夢想的心路歷程。
我們可以如何善用香港豐富的生態資源,設計一個結合知識和樂趣的戶外學習之旅?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創辦人及教育總監馬昀祺博士將在以下短片介紹如何結合戶外學習和桌遊,以跨學科協作方式帶領學生走進及感受大自然,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效能和環保意識。
有時候,繁重的教學工作可能令作為教師的你感到疲累,而功課及評估也可能為學生帶來壓力。有甚麼方法可以幫助大家舒解壓力呢?我們特別訪問了舞蹈/動作治療師陳韻樂女士,她將會為大家介紹如何透過舞蹈幫助教師及學生認識及處理自己的情緒,從而照顧自己「身、心、靈」的需要。
《人物專訪系列》是邀請不同界別的人士分享一些與教育相關的經驗及看法,期望會為教育界同工帶來啟發。
Thematic Seminars organized by the Education Bureau (EDB)
《教育局專題講座》系列邀請不同界別人士擔任主講嘉賓,分享不同範疇的知識,期望會為教育界同工帶來啟發。(影片內講者的言論純屬個人意見,有關資料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COTAP)的立場。)
你我身為教師,創業看似與我們無關,但當中的創業精神是每人都應學習的。不妨來聽聽梁瑞安博士、關志康先生的分享,學會勇於嘗試吧!
俗語有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媒體的使用也不例外,作為教育工作者的你我,應該如何引導年青人建立自主,以正面的態度去面對媒體呢?透過劉進圖先生與馬傑偉博士的分享,了解一二吧!
遇上挫折時,你會如何克服困難,繼續勇敢向前去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不妨聽聽年青風景攝影師袁斯樂先生(Kelvin Yuen)和香港著名的攀山專家鍾建民先生的分享,或許會為你帶來一些啟發。
原來性騷擾只有特定關係的對象才可以提告,並不適用於無特定關係的陌生人。想知多點有關校園性相關的法律事宜,不妨聽聽香港教育大學莊耀洸律師的分享!
「即使你持有與我相左的意見,即使你的意見對我不利,我與你交手時都是光明正大、不慍不火,理性說理而不是橫蠻無理。」 在現今的社會,我們如何可以讓年青人重拾 “Good Faith”,並培育他們擁有這種豁達的風度?不如來聽聽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資深大律師的分享吧!
這個講座邀請香港傑出運動員李致和先生及吳翹充先生擔任主講嘉賓,希望能加深同工對香港體育發展的認識,並讓同工更了解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之處,從而得到啟發應如何去為學生創造多元發展的空間。
在處理學校行政管理工作(如:收生安排、課外活動安排等)時,學校難免會遇到和反歧視條例相關的議題。究竟同學之間改「花名」(如:四眼仔)會否構成殘疾騷擾呢?一條適用於所有人的規則又是否完全沒有歧視呢?如果大家想了解在校園裡如何避免和反歧視條例相關的法律風險,不妨聽聽蘇文傑律師的講解和個案分享。
The Sharing Sessions of Development and Training of Middle Leaders: School-based Mentoring Support Programme
The sharing sessions introduce the school-based experienc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grooming of middle leader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chools' contexts and the training needs of teachers, these schools have formulated plan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grooming of middle leaders and implemented school-based mentoring support programmes.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吳偉文校長
曾梅千禧學校鄧善珍校長
天水圍循道衞理小學蘇炳輝校長
粉嶺救恩書院邱潔瑩校長
旅港開平商會中學前副校長許梁玉冰女士
香港神託會培敦中學前校長梁錦波博士
Micro Movie Series
《「魯」「施」大作戰》是由教師及校長專業發展委員會(COTAP)製作的微電影,講述年青教師Miss施與資深教師魯主任的校園故事。這套微電影一共四集,由2022年9月1日起連續四個星期四於COTAP社交媒體平台播放。(電影內容純屬虛構,故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Miss,紙飛機算是視覺藝術嗎?」楊紹達笑問,然後把紙飛機在課室裡放飛。這令剛從大學畢業的教學新鮮人Miss施非常苦惱,心想究竟是學生的問題,還是正如「拍檔」魯主任所說,是她的問題呢?
「嗄?這就算是『電子教學』?這跟魯主任在現場講解有甚麼分別?」面對學生的質疑與取笑,魯主任雖然感到不好受,但礙於面子問題拒絕了Miss施的幫忙,究竟全能的「臉書大臣」幫到魯主任嗎?
「楊紹達他們只是懂得玩而已!」魯主任不經意的一句,竟然讓Miss施靈機一觸,在課堂上引入遊戲學習,究竟教學成效如何呢?
「你就是咕嚕肉?」「你就是C_Hing?」魯主任與Miss施終於知道對方竟然是朝夕相對的同事,究竟她們的開放日能夠成功籌辦嗎?
Miscellaneous
Other types of videos
Kahoot 2019 is a game base quiz activity that you can do in class with your students. It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echnologies that teachers are using in the classroom.
In this video the author try to explain why fluency is so important to language learning.